跳至內容
關閉
A-
A+
A-
A+
搜尋
選單
搜尋
提交
2024-03-05

「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
第六十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外圍展
由M+策展人周宛昀策劃、香港藝術發展局及M+合辦

位於西九文化區、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宣布攜手呈獻展覽「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參與第六十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外圍展。是次香港藝術家楊沛鏗的個展帶來全新作品,由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周宛昀策劃,亦是M+與藝發局第六度攜手參與此國際藝壇盛事。

楊沛鏗在威尼斯的展覽中,藉「依附」的觀念探索情感、慾望和權力關係。在展覽中,依附除了代表對於某個特別之人的渴望思念,也體現於人與物件相連繫的情感。他的創作取源自父親經營的海鮮酒家、水族店、風水擺設,以及童年時代養的幾尾小魚,清晰表達出他對於人類與水生生態之間複雜關係的切身經歷與敏銳觀察。

「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由十一件全新作品組成,當中四件為因應威尼斯的環境而創作的場域特定作品,回應展場的建築特點。場域特定作品包括:《永不足夠貪婪池》、《小氣情人(威尼斯)》、《秒愛之門》和《晚菇群(香港在威尼斯)》。楊沛鏗在其運作正常但無魚的水族世界中,表達出對大自然和都市空間中人工特質的着迷。展覽中無魚的水族箱,令人充分體會一種消失缺席之感,並令人感受到各種關係的微妙平衡總是易於打破。其他展出作品包括:《盡力先生》、《水泡情人們》、《蔭下的晚菇群(柚木櫃)》、《財源滾滾泉》、《小小安逸龍捲風》、《掩耳盜鈴的卑鄙小人》和《(不是你的)逃避洞》。

展場的中心包括兩件作品:《小小安逸龍捲風》和《(不是你的)逃避洞》。《小小安逸龍捲風》在一棟疊起的盆栽木几上放了一個小魚缸,缸中有股旋動的龍捲風。魚缸透過一組管道連接到專業級過濾系統。簡單水缸與似乎過度複雜的支撐裝置並置,令人倍感突兀。《(不是你的)逃避洞》重現水族店內部環境,令人身歷其境──只是店中同樣無魚。魚缸排列整齊,當中卻沒有魚,楊沛鏗藉此帶領我們重新思考創造人工生態系統的動機。這兩件裝置綜合了楊沛鏗的展覽理念,將他熟悉的香港視覺和物質文化元素,整合成一個沉浸式環境,帶出人們的深層情感。此為楊沛鏗一直以來藝術創作的關注重心,這次在威尼斯展現得更淋漓盡致。

M+董事局主席陳智思表示:「我們十分榮幸能與藝發局再次攜手合作,為香港藝術家舉辦外圍展,參與享負盛名的第六十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推動藝術文化交流,鞏固香港在全球藝壇的地位。我期待與大家分享香港傑出藝術家楊沛鏗的新展覽。」

藝發局主席霍啟剛認同在海外推廣香港藝術家的深遠影響:「藝發局自2001年起在威尼斯視藝雙年展舉辦香港外圍展,多年來推動本地藝術家參與此國際藝術盛事。今年我們很高興能與M+為楊沛鏗舉辦個展,希望能藉此鼓勵其他香港藝術家,為香港藝術界的蓬勃發展作出貢獻。」

M+博物館館長華安雅強調M+與藝發局的長期合作十分重要,有助於培育能躋身國際藝壇的新一代香港藝術家及策展人:「M+與藝發局十多年來的合作向國際觀眾展示了香港當代藝術和策展工作的專業精神。我很高興看到楊沛鏗的展覽在威尼斯展出,更為來自本館的策展人周宛昀擔任今次展覽的策展人感到雀躍。她能獲選策劃本屆香港在威尼斯的展覽,肯定了M+在培育策展人才方面的努力。」

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剖析楊沛鏗的藝術創作:「楊沛鏗在作品中巧妙地將切身經歷與敏銳的社會觀察交織在一起。他以一貫細膩微妙而抒情的手法表現人際關係的曖昧模糊,並評說我們所延續維持的社會制度。他在威尼斯的展覽展現在日趨複雜的世界中,愛和情感間的權力糾葛。」

展覽策展人及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周宛昀闡述楊沛鏗這次展覽的底蘊:「我非常榮幸能與楊沛鏗合作,完成他迄今構思和抱負最遠大的展覽。這次展覽完全是集眾人之力的成果,唯有靠關係緊密的團隊合作無間方可實現,這也反映出現今這一代香港藝術家所培養出的社群歸屬感。楊沛鏗以恢宏的格局審視了情感的複雜性、人際關係和生態。『雙附院』促使我們思考塑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期望和社會規範,提出了有關權力關係的問題,並檢視理性在人際聯繫中的局限,我深信我們可從中受啟發。」

藝術家楊沛鏗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非常感謝M+和藝發局的支持,讓我有機會在這特別場合展示我的新作。我對於能代表香港在威尼斯探索渴望和歸屬感的概念深感榮幸,希望觀眾都能在展覽中找到共鳴和慰藉,讓大家能思考我們皆有的深厚依附之情。感謝我的團隊和所有支持這個項目的人,展覽從來都不是能靠一人獨力完成之事。」

一如以往M+與藝發局的五次合作,香港觀眾將有機會在香港欣賞楊沛鏗的作品,回應展將於2025年在M+舉行。

展覽詳情:「楊沛鏗:雙附院,香港在威尼斯」由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攜手呈獻及共同推廣,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周宛昀負責策展,M+助理展覽經理譚蔚廷及M+策展助理林頌恩協助。

地點:意大利威尼斯卡斯泰洛區Campo della Tana (Arsenale的主入口對面)

日期時間:2024年4月20至9月30日,星期二至四及星期日:11:00–19:00;星期五至六:11:00–20:00。2024年10月1 日至11月24日,星期二至日:10:00–18:00。逢星期一休館(4月22日、6月17日、7月22日、9月2日、9月30日、11月18日除外)。

威尼斯協助統籌單位:PDG Arte Communications

平面設計:Studio Hik

展覽網站2024.vbexhibitions.hk

為配合是次展覽,M+將出版一本聚焦於楊沛鏗作品的出版物,綜觀他各個以植物和魚為主題的創作,以及他精心建構的環境作品。這本插圖豐富的刊物由展覽策展人周宛昀編撰,是楊沛鏗的第一本藝術家專書。

關於楊沛鏗

楊沛鏗(1988年生於東莞)長於香港,現生活及工作於香港,經常以作品挖掘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內在邏輯。他對植物生態和園藝興趣濃厚,常借美學之名,在其混合媒體作品中精心佈置物件、照片、動物和植物,表述對人造自然的看法。楊沛鏗經常在作品中把感性和知性的場景,投射到各種生物替代品上,把自身的社交經驗轉化為複雜的寓言故事,藉此探索失敗和缺陷,最終詰問封閉系統如何抑制和造就情感及行為的狀況。

楊沛鏗曾參與多個本地及國際展覽,包括新加坡雙年展(2022)、加德滿都三年展(2022)、里昂雙年展(2019)、都柏林EVA愛爾蘭國際雙年展(2018)、孟加拉第四屆達卡藝術峰會(2018)和第十屆上海雙年展(2015)。他的作品亦曾在世界各地的機構展出,包括倫敦Gasworks(2023)、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2022)、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22)、杜拜Jameel Arts Centre(2022)、基輔PinchukArtCentre(2021)、香港M+(2021)、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2021)、香港Para Site藝術空間(2020)和科隆雕塑公園(2020)。他曾入圍希克獎(2023)、Future Generation Art Prize(2021),以及BMW Art Journey award(2015)。

他的作品被收藏於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科隆雕塑公園、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及三藩市Kadist藝術基金會、法國FRAC Alsace,以及香港M+。

關於周宛昀

周宛昀是香港策展人兼藝術家,現為M+視覺藝術助理策展人。她曾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策劃展覽、出版書籍和舉辦不同節目,包括《納里尼.馬拉尼:尋找消失的血》(2012/2022)、「納里尼.馬拉尼:視界流動」(2021)、「謝淑妮:與事者與事」(2020),以及第58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香港外圍展「謝淑妮:與事者,香港在威尼斯」(2019)。她曾管理首屆M+視覺藝術國際委員會,並從亞洲及其他地區購藏作品,對於建立視覺藝術藏品貢獻良多。加入M+前,她曾在香港Para Site藝術空間(2015–2017)和加拿大埃德蒙頓The Works Art and Design Festival(2010–2014)負責各項策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