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閉
A-
A+
A-
A+
搜尋
選單
搜尋
提交

香港文化事誌 (2009年)

日期 事件 備註
1月1日 香港詩人林舜玲憑英文詩作《Vanilla in the Stars》在第24屆國際詩詞比賽Nosside International Poetry Prize中奪得特別表揚獎(Special Mention),成爲奪得該比賽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國際詩詞比 賽Nosside International Poetry Prize是唯一一項爲未出版的多語言及多媒體作品而設立的國際詩詞比賽。該比賽由Centro Studi Bosio of Reggio Calabria主辦,並獲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支持。參賽的作品可以使用任何一種語言及以書面、錄影或音樂的形式來表達。
1月9日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公布委任17位非董事局成員進入轄下六個委員會,任期一年,成員包括詹瑞文、汪明荃、曹誠淵、謝俊興、簡寧天、劉偉強、徐文玠、溫紹倫、龐俊怡、李承仕、馮永基、廖勝昌、黎鑑棠、韋智理、孫德基、孔令成、甘博文。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在2008年10月舉行的第一次會議當中決定成立六個不同的委員會以處理西九發展的各項工作。六個委員會分別是表演藝術委員會、博物館委員會、發展委員會、薪酬委員會、審計委員會及投資委員會。
1月22日 由香港藝術 發展局(藝發局)、深圳市文化局及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合辦的「我與敦煌—饒宗頤敦煌學藝展」於1月16日在深圳美術館揭幕。是次展覽爲主辦單位首次跨地 域的合作,以著名學者兼藝術家饒宗頤教授的敦煌學研究及藝術創作爲主題,展出饒教授逾80幅珍貴的敦煌藝術作品。  
2月13日 資深文化藝術工作者榮念曾先生獲德國政府頒授聯邦十字絲帶勳章,以表揚他對推動香港及德國兩地的文化及藝術交流的貢獻。  
2月16日 西九文化區 管理局委任21位成員進入其諮詢會,任期由2009年3月1日至2010年2月28日,爲期一年,其中包括來自董事局的三位成員:發展委員會主席夏佳理議 員、博物館委員會主席羅仲榮及表演藝術委員會主席盛智文博士,其餘18名成員包括:陳岳鵬、鄭志明、張仁良(諮詢會主席)、何慶基、許華傑、孔昭華、高寶 齡、關百豪、林彩珠、李永達、梁永祥、文英玲、莫乃光、戴希立、謝偉俊、謝永齡、黃英琦、邱榮光。  
2月17日 「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從102個非牟利機構 提交的114份申請書中,選出六項項目,以保存和活化「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首批歷史建築(雷生春、荔枝角醫院、北九龍裁判法院、舊大澳警署、芳園書 室和美荷樓)。除北九龍裁判法院由獲選機構自行斥資建設外,政府會撥款4億9,000萬元資助其餘五座建築的復修成本,和近1,100萬元作其中四個社會 企業營運所需的資助。發展局同時宣佈將納入第二批活化計劃的歷史建築包括位於灣仔的藍屋建築群、位於九龍城的石屋、位於沙田區的王屋村古屋、位於前粉嶺裁 判法院及於是審批中沒有獲推薦任何申請的舊大埔警署。  
2月24日 由2009 年4月1日開始,政府向「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提供資助的安排,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將轉交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處理,並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成立專責推動創 意產業發展的辦公室-「創意香港」前,有關資助和監察協會的工作將暫時交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負責。 香港國際電 影節協會自2004年根據協會的規章成立,香港國際電影節原由康文署主辦,至2001年康文署與藝發局合辦第25屆電影節,藝發局並於2002年正式接辦 電影節。2002年9月藝發局通過香港國際電影節公司化,2004年2月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正式註冊,並脫離藝發局,成爲獨立管理及運作的非牟利機構,爲 民政事務局透過藝發局資助的其中一個非牟利機構。
2月25日 財政司司長在2009/1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公佈注資1億5,000萬元予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以促進社會持續發展及提升市民生活質素。另外亦已向粵劇發展基金注資2,000萬元,並在2009/10年度投放約3,300萬元以進一步支持粵劇的研究及推廣。  
2月26日 第二屆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經第二次會議後議決九個主要演藝團體於2009-10年度的資助金額應與2008-09年度相若,全數爲263,373,021元。  
2月26日 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於2009年3月5日至8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辦香港電影節,向馬來西亞觀眾介紹八部香港新一代導演的作品。  
3月1日 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蘇澤光率領二十多人的訪問團到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向當地業界推介香港新世代導演,以及尋求與兩地在電影製作上和資金上的合作機會,代表團並出席由駐新加坡的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所舉辦的「香港電影節」揭幕儀式。  
3月4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2009年社區文化大使 計劃」舉行開展禮,預計於年內籌辦合共超過600場活動,項目涵蓋音樂、舞蹈、戲曲、中國傳統木偶、戲劇及跨媒體藝術,活動形式包括工作坊、培訓班、示範 講座、展覽、嘉年華及演出等,務求在各社區裏吸引不同層面及年齡人士參與表演藝術活動,豐富他們的藝術經驗和提高他們對藝術的欣賞能力,以促進社區藝術文 化發展。  
3月16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新光場地戲曲演出資助計劃」,支持戲曲界別的持續發展,透過資助主要支持本地的專業戲曲團體於新光戲院演出,協助業界紓緩租金增加的壓力,以及保持新光戲院作爲提供高水平戲曲演出場地的目標。 是項計劃獲民政事務局撥款360萬作3年的資助,由藝發局負責執行。
3月19日 古物諮詢委員會宣布,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專家小組已 完成爲全港1,444幢歷史建築的文物價值的評估工作。根據古蹟辦的建議,在這1,444幢歷史建築物中,212幢獲建議評爲一級歷史建築、366幢獲建 議評爲二級歷史建築,而獲建議評爲三級的歷史建築物則有576幢。餘下的290幢歷史建築物則不建議給予評級。有關評估工作的結果,以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對 該等建築物的建議評級,已呈交予古物諮詢委員會考慮。  
3月20日 行政長官委任包陪麗女士爲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主席及再度委任鍾樹根先生及Raj Sital Motwani先生爲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成員,委任爲期三年,由2009年4月1日起生效。  
3月20日 政府宣布委任香港電影發展局19名非官方委員和3名官方委員,任期由2009年4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委員名單如下: 蘇澤光先生(主席)、林建岳先生 (副主席)、陳可辛先生、陳嘉上先生、陳榮美先生、張婉婷女士、朱家欣先生、方和先生、洪祖星先生、江志強先生、黎筱娉女士、吳思遠先生、岑建勳先生、施 南生女士、盛慕嫻女士、孫國林先生、黃志強先生、黃栢鳴先生、 王英偉先生官方委員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通訊及科技)(副主席) 民政事務局局長或其代表 香港貿易發展局總裁或其代表  
3月24日 香港駐倫敦經濟貿易辦事處於2009年3月23及24日在英國主辦香港音樂家演奏會,由鋼琴家李嘉齡及大提琴家黃胤銘於伯明翰市政廳(3月23日)及利物浦的聖佐治演奏廳演奏(3月24日)。利物浦的音樂會是駐倫敦經貿辦在利物浦舉辦的首個文化項目。  
3月25日 由香港電影發展局主辦的「香港電影NEW ACTION - 商談會及推介會」於2009年3月25及2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約200多位來自中、港、台和星馬五個主要華語市場的電影投資者、發行商、製片商 及創作人商談連結五地市場、人才及資金,合作製作華語電影及開拓市場等事宜。電影局又爲30多位香港新世代導演設立推介攤位,以協助香港導演新力軍在融資 方面與不同市場建立合作基礎。 「香港電影NEW ACTION」是電影局於2008至2009年度籌劃的大型電影推廣計劃,目的是爲香港電影拓展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台灣市場,並向當地推介本港新世代導演,以推動本港電影業的長遠發展。
4月1日 結業年半的影藝戲院於九龍灣淘大花園內的百老匯戲院原址重開,繼續提供非主流電影和藝術電影。  
4月7日 本地著名粵劇編劇家葉紹德日前不幸辭世。 葉紹德先生從事粵劇編劇及撰曲逾半個世紀,作品眾多,由他編寫和創作的作品達70多齣。葉先生編撰的《洛水夢會》在1995年獲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頒發「金帆獎」,《李後主去國歸降》更於1998至2006年間,七次獲頒發同一獎項,創下難能可貴的紀錄。   自2002年起,葉先生擔任藝發局藝術顧問,爲推動本地戲曲發展提供寶貴的專業意見;並擔任戲曲組的審批員,參與各項評審工作。
4月14日 香港演藝學院學生伍家駿憑作品《放靈》於韓國統營舉行的2009亞洲作曲家同盟會議中獲得青年作曲家大獎冠軍。  
4月21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在「2008 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上,頒發了31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團體、學校及商業機構,以表揚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以及嘉許他們在推動香港藝術發展的貢獻。今年,「終身成就獎」的得主是享譽國際的國學大師兼漢學家饒宗頤教授。  
4月29日 由香港電台 及香港戲劇協會合辦的「第18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大會頒發20個獎項予去年成績卓越的香港舞台劇作品及工作者。爲配合香港戲劇協會 (劇協)成立25週年,大會特別增設四項「銀禧紀念獎」,表揚多年來在舞台美術製作、劇本翻譯、歌曲填詞和劇藝行政管理方面努力貢獻的業界精英。  
5月14日 第二屆香港國際藝術展於2009年5月14至17日舉行,展出來自24個國家逾110 間參展畫廊的精采藝術作品,當中包括素描、版畫、照片、油畫,以及雕塑、錄像和大型裝置藝術等多元化媒體。  
5月16日 由香港藝術 發展局主辦,首屆「鮮浪潮短片展」於2009年5月16及17日假MCL德福戲院舉行,分三個節目放映過往四屆16部得獎短片,更首設「巨浪」獎 (“Big Wave” Award”),從該16部過往「鮮浪潮短片競賽」的得獎作品挑選出一部傑出作品,以示表揚。  
5月16日 「2009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於2009年5月16及17日舉行,主題爲「全城投入‧博物館動感巡禮」,本地32間參與的博物館精心策劃了100多項節目,重點節目 爲「動感博物館」車隊巡遊,由三輛特別設計的車輛帶領表演隊伍穿梭港九新界的鬧市和遊客景點,介紹博物館的多元化服務,以增加市民對文博活動的興趣。  
5月22日 由香港藝術 館籌劃、康文署與法國名牌「路易威登(LV)」及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合辦的《路易威登:創意情感》藝術展於2009年5月22日至8月9日假香港藝術館舉 行,該展覽爲「法國五月」的節目之一。展覽帶來路易威登創意基金會的當代藝術珍藏,包括一系列珍貴的古董行李箱及旅行袋和全球12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部 分珍藏更是首次於亞洲展出。此展覽引起了藝術界的關注,有藝術界別人士批評政府運用公帑替商業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及賣廣告。  
5月24日 香港首次國際雕塑創作營於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行,14位來自海外、內地及本地的知名雕塑家在西九龍海濱長廊,進行大型雕塑創作示範。  
5月26日 本港著名導演杜琪峯先生獲法國政府文化部頒發「藝術及文學勳章」,以表揚他多來年對電影藝術所作的貢獻。  
5月29日 民政事務局宣布推出一系列措施支援中小型藝團,涉及政府撥款接近1,000萬元,包括紓緩中小型藝團現金周轉問題、加強在學校和社區層面拓展觀眾,並協助加強藝團與區議會、教育機構及地區組織等建立夥伴關係等措施。  
6月1日 「創意香港」辦公室正式成立,專責推動香港創意產業的發展,並設立三億元的「創意智優計劃」,旨在提供資助予有利本港創意產業發展的各類項目。 「創意香港」隸屬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通訊及科技科,辦公室整合該局轄下不同部門的現有資源和多項支援計劃,爲業界提供一站式服務和支援。辦公室除管理「電影發展基金」、「設計智優計劃」及「電影貸款保證基金」外,亦負責「創意智優計劃」的行政工作。
6月3日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公布委任程少泉先生爲行政總監(項目推展)。 程少泉先生其後於6月17日因個人理由向西九管理局請辭。
6月5日 香港藝術發 展局再度參與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視覺藝術)」,展覽主題爲「製造(完美的)世界」,共分成四個部分。是次展覽由Tobias Berger (聯同Para/Site藝術空間)策劃,預展日期由6月4日至6日,正式展期由6月7日至11月22日,將會展出香港藝術家白雙全的作品。 「威尼斯雙年展」於1895年創辦,是世界上最早的視覺藝術雙年展,約有100個國家及地區參加。自2001年,藝發局首次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第49屆威尼斯的視覺藝術雙年展,將香港藝術帶領到國際層面。過往四屆香港館的參觀人次已累積至超過20萬人。
6月9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推出「新苗資助」及「香港與珠三角文化交流」計劃,支援新進藝術工作者的發展及促進本港與內地藝術界的交流。 「新苗資助」計劃主要支持新進藝術工作者進行表 演、展覽、出版及創作等活動,增加演出及發表作品的機會。「香港與珠三角文化交流」計劃鼓勵本港藝團及藝術家積極前往珠三角進行交流活動,加強與珠三角地 區的文化交流與聯繫。「計劃資助」公開給所有本地藝團及藝術工作者申請,一年共分兩次申請。
6月17日 香港浸會大學宣布成立本港首所電影學院,並會開辦五個電影專業範疇的三年制高級文憑課程,2009年9月首先開辦「編劇及導演」、「電影製作管理」高級文憑課程,爲業界培訓電影人才。  
6月23日 經濟機遇委員會完成最後一次會議。特首曾蔭權宣布四大推動創意產業措施: ‧ 改建舊式工廠大廈提供更多可用地方;‧ 培育青年對文化藝術鑑賞能力;‧ 高中視覺藝術課程加入電影動畫; ‧ 吸引更多大型盛事由香港主辦。 政府將透過電影發展基金資助在新高中視覺藝術課程加入電影及動畫元素。  
6月25日 香港國際室內樂音樂節於6月25日至28日假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  
7月1日 在2009年授勳名單中,以下藝文工作者獲授勳銜: 1) 許誠毅先生(電腦動畫師與導演,作品包括《蟻哥正傳》、《功夫熊貓》)獲頒授銅紫荊星章; 2) 尤聲普先生(粵劇界人士)、王齊樂先生(書法家)及茹國烈先生(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總裁)獲頒授榮譽勳章; 3) 劉雲傑先生(漫畫家,憑《百分百感覺》獲日本外務省頒發第二屆國際漫畫獎最優秀獎)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7月10日 第十三屆滿地可Fantasia國際電影節於7月10日開幕,是年重點推介港產片,並舉行「光影輝煌一百年—香港電影之夜」活動,以慶祝香港電影一百年。「光影輝煌一百年—香港電影之夜」由香港駐加拿大經濟貿易辦事處與Fantasia合辦。 第十三屆滿地可Fantasia國際電影節在7月10日開幕,至7月27日閉幕。
7月14日 2009至2010年度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 基金頒發獎學金予三名青年,資助他們負笈海外深造。三位獎學金得主分別爲歐啓詩、林鈞暉及黃振邦,獲發金額共150萬元。歐啓詩將前赴英國進修爲期兩年的 巴松管課程;林鈞暉及黃振邦則會前往美國分別進修編曲和編舞課程,兩項課程均爲期兩年。 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信託基金自1980年成立以來,共頒發259項音樂及舞蹈獎學金予186名本地音樂及舞蹈青年才俊,總值達3,960萬元。
7月20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音樂事務處轄下的青年合唱團於7月初遠赴馬來西亞檳城,參與「第四屆『歌之旅』國際合唱節」,並在合唱節的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合唱團共獲得四個獎項,包括混聲合唱公開組金文憑和組別優勝者獎、小組合唱組金文憑,以及評審特別獎。 「『歌之旅』國際合唱節」於2003年首辦,其後隔年舉行,旨在亞太區域推廣合唱藝術及提升合唱水平;共分七個組別的大型合唱比賽、友誼演唱會、合唱專題論壇等。今年參加合唱節的隊伍來自10個國家及地區,包括英國、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等,合共47個合唱團。
7月20日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公布聘任三家概念圖則顧問 和一家項目顧問,概念圖則顧問將負責擬備概念發展方案供管理局考慮;項目顧問則將擬備一份詳細的發展圖則並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以及擬備西九文 化藝術設施的詳細的設施用途分配表和功能大綱。此外,第一階段公眾參與活動亦會於九月底展開,並舉辦公眾諮詢活動及多場小組會議,供各個界別及群體參與, 爲期約三個月。  
7月20日 香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導師邢金沙女士於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大賽中獲得梅花獎(一度梅)。 有中國戲劇「奧斯卡」之稱的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花獎)創於1983年,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榮譽獎項。由2007年起,該獎項改爲每兩年一度舉行。
7月21日 「香港書展2009」於7月22日至 2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是年主題爲「多元與創意.書展20年」,展出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500家參展商的書刊;今年首設「文藝廊」及「創意 空間」,展示多位文藝名家及原創文化代表的珍貴藏品;另設置一組「時光隧道」多媒體裝置,重溫書展過往20年的發展軌跡。  
7月22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與英國Clore領袖培訓計劃首次合作推出的「Clore領袖培訓計劃-香港獎學金」,由香港小交響樂團行政總裁楊惠女士獲選爲2009/10年度該獎學金得主。 「Clore領袖培訓計劃-香港獎學金」獲民政事務局的撥款支持,旨在培育具領導才能的創意人才。
7月22日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協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作爲支持機構之「中華傳記文學(香港)國際學術研討會」,於7月22日至24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以推廣傳記文學的創作和研究。 研討會雲集34位來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蘇、重慶、安徽、湖北、山西、廣東、台灣、香港、韓國首爾及美國華盛頓等地的學者及作家。
8月1日 政府宣布委 任粵劇發展基金顧問委員會成員,成員名單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主席)、陳祖澤、鄭李錦芬、戴德豐博士、林建康、殷巧兒、李家傑(新委任成員)、王忠秣 (新委任成員)、周振基博士(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主席)、教育局代表及民政事務局代表。任期由2009年8月1日起至2011年7月31日。 粵劇發展基 金於2005年11月27日成立,旨在籌募款項用以資助有關粵劇發展的研究、推廣和延續粵劇發展的計劃及活動。基金成立至今已撥出超過2,000萬元資助 約260個有關粵劇發展的項目,包括演出、藝術教育及社區推廣活動、交流及培訓計劃、場地支援項目、研究及保存計劃,及「香港梨園新秀粵劇團」三年資助計 劃。
8月10日 政府宣布委任粵劇發展基金執行委員會成員,包括再 度委任周振基博士爲主席,並再度委任12名成員及四名新成員出任執行委員會成員。成員包括陳志輝、陳杏葵(陳劍聲)、陳婉儀*、鄒燦林*、古煒德、李漢 光、李小良*、呂汝漢*、巫雨田(新劍郎)、尹才榜、王瑞群(王超群)、楊偉忠(楊偉誠)、何德心(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代表)、教育局代表、民政事務 局代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代表(註:*新委任)。任期由2009年8月10日起至2011年7月31日。  
8月10日 香港演藝學院新任戲劇學院院長鄧樹榮先生於8月10日正式上任,接替榮休的蔣維國教授。  
8月28日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邀請非牟利機構就第二期 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活化計劃)下的歷史建築遞交活化建議。具有慈善機構資格的非牟利機構,可申請利用這些歷史建築,以社會企業形式提供服務或營運。是 次涵蓋的五幢歷史建築爲舊大埔警署(重推)、藍屋建築群、前粉嶺裁判法院、王屋村古屋和石屋。  
9月13日 17歲的香港演藝學院學生張緯晴在英國舉行的「里茲國際鋼琴大賽」決賽奪得第五名。 三年一度的「里茲國際鋼琴大賽」(Leeds International Pianoforte Competition)創辦於1961年,是當今舉足輕重的國際鋼琴賽事,被公認與「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國際蕭邦鋼琴大賽」等大賽齊名。
9月15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及亞洲文化協會首次合作推出的「香 港藝術發展局及亞洲文化協會合作藝術家駐場計劃(紐約)」,由本地年青視覺藝術家黃慧妍獲選爲獎助金得主。她將參加國際知名的 International Studio and Curatorial Program 駐場計劃(ISCP),展開爲期五個月的藝術家駐場旅程。 具有15年歷史的ISCP,以主辦專爲視覺藝術家和策展人而設的駐場計劃而馳名國際。
9月20日 由康樂及文 化事務署主辦、香港藝術館籌劃的大型公開藝術比賽──「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2009」共收到2,200多件參賽作品,並選出14個得獎項目;「香港當代藝 術雙年獎」得獎名單包括有何兆南、葉家偉、管偉邦、林東鵬、伍韶勁、鄧國騫、唐詠詩、黃孝逵、許寶馴及周晉;今年新設的「成就獎」,得獎者爲馮一峰、洪 強;另一項新設的「青年藝術家獎」,則由方琛宇及賴筠婷獲得。 藝術館自 1975年開始舉辦「香港藝術雙年展」,至今踏入第16屆。由今年起,藝術館將其籌劃的參賽暨展覽的藝術盛事命名爲「香港當代藝術雙年獎2009」,以突 顯其獨特性質和使命──透過比賽鼓勵更多藝術工作者致力創作、發展才華及加強交流,並藉此提升公眾對藝術的認知,以及提高香港在國際都會之間的文化地位。
9月30日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局部撤銷薄扶林發展限制,以便落實「寓保育於發展」的方案,保存位於香港薄扶林道128號,慣稱「Jessville」的歷史建築。 Jessville約建於1931年,屬私人住宅,具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同時揉合裝飾派的藝術特色。古物諮詢委員會把大宅評爲三級。Jessville將被完全保留並活化作私人住宅的住客會所,而該大宅將至少每周免費向公眾開放一次。
10月2日 粵港澳三地政府透過中央政府共同申報的粵劇,正式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香港首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粵港澳三地政府於2003年已開始籌劃向聯合國申請粵劇成爲世界文化遺產,並於2005年正式委託具申報經驗的中國藝術研究院負責草擬申報文本。 2008年9月中央政府向聯合國提交申報文件,其中包括粵港澳共同申報的粵劇,申報第一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0月6日 民政事務局於10月8日至10日舉行「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9」,來自內地和八個亞洲國家 的文化政策官員、文化領袖和創意企業家以「文化亞洲人」爲主題交流意見。另文化政策官員參與的座談會,以「生活藝術,藝術生活」爲主題發表演講。各國政府 代表其後進行閉門聯席會議,總結討論,並於會後發表有關文化合作安排的聯合聲明。 民政事務局亦與文化藝術團體一連兩日(10月9日至10日)在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合辦公開論壇,三個專題項目分別爲「國際交流及推廣──表演藝術的視點」、「與藝術連線」及「動感亞洲:亞洲動畫在國際定位的發展趨勢」。 民政事務局自2003年起舉辦亞洲文化合作論壇,藉此促進區內文化合作,包括加強各地政府之間的聯繫,推動私營企業在文化及創意產業方面的措施,以及提升香港作爲亞洲文化創意之都的形象。
10月8日 西九文化區 第一階段的公眾參與活動由2009年10月8日開始,爲期三個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期望透過公眾參與活動,瞭解社會對西九規劃的整體期望,以及文化藝術界 持份者的意見。除就文化藝術設施的硬件的規劃進行諮詢外,同時亦收集公眾對建立觀眾群及節目策劃方面等的意見。管理局安排了三場公眾論壇,亦爲約 1,700個持份者,舉辦超過50場的小組會議,讓他們表達對文化藝術場地設施的訴求。  
10月13日 香港於10月14日至18日(法蘭克福時間)參加在德國舉行的2009年法蘭克福書展,向世界各地展示蓬勃的香港出版及印刷業,以及香港多元的藝術文化和都會創意。 香港館的面積爲128平方米,劃分爲三個主題展區。「出版印刷產業鏈」展區將展示香港成爲區內出版及印刷樞紐的發展史;「都會文化」展區則展現香港特有的 都市生活文化。第三個展區爲「多元創意文化」,將介紹本港多位在不同創意和文化範疇,包括文學和繪本小說、以及藝術插圖和動畫界等享譽盛名的創意人才。 法蘭克福書展擁有60年的悠久歷史,在同類活動中是全球最大型的,亦爲國際文化活動的標誌。
10月14日 行政長官於 《施政報告》宣布一系列計劃,發展六項優勢產業:教育產業、醫療產業、檢測和認證產業、環保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 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上,政府將繼續通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安排》),推動與內地的合作。新一輪《安排》補充協議,對電影、出 版及印刷、網絡遊戲等創意產業界別實行進一步的開放措施。政府亦會利用發展西九文化區的機會,在學校和社會推廣藝術。 有關的補充協議包括內地開放視聽服務、電影後期製作、網路遊戲、印刷和出版服務等多個範疇的措施,讓香港業界進軍內地市場。按協議,國產電影經有關部門批准後,可以在香港進行後期製作;內地部門亦對香港網絡遊戲產品的內容審批時間設定服務承諾,於兩個月內完成審批。
10月14日 爲推動六項優勢產業,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一籃子方案,以釋放過千幢舊工業大廈的潛力。鼓勵業主重建或改裝舊工廈的措施包括: (一)降低強制售賣非工業區的工廈作重建的門檻,方便業主整合業權;(二)容許業主只須按重建後的實際發展密度繳付土地補價;(三)若修訂土地契約作重建 的土地補價超過二千萬元,業主可選擇定息分期繳付;(四) 若不重建而改裝整幢舊大廈,只要符合樓齡要求及得到規劃許可,政府可免收更改土地用途的「豁免費用」。 上述第二、第三及第四項建議,只在2010年4月1日起三年內有效,而獲批准的重建項目須於五年內完成,整幢改裝項目則須在三年內完成。  
10月14日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活化中環的計劃;包括: (一)中環碼頭用地─大幅降低發展密度,開拓集消閑、休憩、文化的臨海公共空間;(二)活化中環街市─將中環街市交由市區重建局全面保育和活化;(三) 中央書院遺址─政府會邀請有興趣的團體或企業提交營辦創意產業的建議書,把遺址活化爲創意文化場地 ;(四) 中央警署建築群─政府與賽馬會短期內會公布和落實修訂計劃;(五)中區政府合署─中座和東座會轉作律政司的辦公室,西座建議拆卸重建作商業重建;(六)美 利大廈─考慮到它的建築特色和極佳位置,建議改裝成酒店;(七)終審庭法院─終審法院將來會遷入現時立法會大樓,政府會就原址的用途聽取各方意見才作決 定。  
10月19日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宣布活化中環街市的初步計劃,估計斥資約五億元進行修葺及翻新。將成立具廣泛代表性的社區諮詢委員會,就活化計劃向市建局提供意見。市建局在制訂方案時,會全面考慮整體社區利益、公眾訴求、建築物結構狀況、工程時間表及經濟效益等各項因素。 活化工程將分階段進行,先進行建築結構勘察,如沒有涉及主要結構鞏固工程,首階段工程估計可在兩至三年完成,而整個項目則預計四至五年竣工。市建局建議在 街市大樓的各樓層展現不同的特色主題,作爲各類資訊及消閒空間,例如書店、數碼資訊站、食肆、健康生活設施及文化藝術中庭等。活化後的中環街市將設有大量 綠化空間,包括一空中花園及全天候的綠化中庭;建築物內亦會加建電梯及無障礙通道,方便公衆使用。 中環街市建於1939年,樓高四層。前身是廣州市 場,爲早年居於中環一帶的華人而開設,一直是中西文化及新舊交替的匯聚點。這幢歷史建築是現代簡約主義的建築例子,亦是後期藝術裝飾主義衍生出來的一門風 格,大樓的特色是簡單的橫向線條,整個建築設計以實用功能爲主。中環街市於2003年3月停止運作。
10月21日 本地著名藝術家夏碧泉先生日前不幸辭世。 夏碧泉先生是本地著名的資深視覺藝術家,60年代開始致力創作不同類型的視覺藝術作品,造詣精湛,創作涵蓋雕塑、版畫、西畫、水墨畫及攝影等,曾多次參與 本地及海外國際藝術展。夏先生亦爲香港雕塑學會的創會會長,與本地其他藝術家積極推廣雕塑藝術。 夏先生曾獲藝發局第一屆「視藝獎助計劃」的視藝發展獎助;2003年,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成就獎」(視覺藝術),以表揚他數十年來的藝術成就及對本地藝術發展的貢獻。
10月23日 香港聖公會教會將斥資 7 億至 8 億元,重建位於中環下亞厘畢道的建築群,包括保留當中 4 幢歷史建築物:會督府(始建於1841年)、聖保羅堂(1911年)、前教堂禮賓樓(又稱馬丁樓,1919年)及原爲聖保羅書院(1851年)南翼的舊基 恩小學。其餘多幢建築物則拆卸重建,騰出的土地將興建兩幢樓高 11 至13 層的綜合大樓,設施包括醫院及辦公室等;而新建築群中央爲一個廣場,供市民自由出入。  
10月29日 香港電影節在葡萄牙里斯本開幕,由10月28日至11月1日舉行,共放映七齣香港電影。 香港駐布魯 塞爾經濟貿易辦事處每年均在歐洲不同城市舉辦電影節,推廣香港電影,這是首次在葡萄牙舉行的電影節。里斯本電影節是2009至10香港電影節巡迴舉行的第 二站,首站於5月在安特衛普舉行;其後,電影節會在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雅典、巴塞隆拿、馬德裏、佛羅倫斯及馬耳他舉行。
10月29日 爲吸引更多本港專業戲曲團體充份使用新光戲院進行具水平的演出,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 將「新光場地戲曲演出資助計劃」的資助額調高,加強對藝團的支援。 在民政事務局的撥款支持下,藝發局於今年3月推出「新光場地戲曲演出資助計劃」,透過資助支持本地的專業戲曲團體於新光戲院演出,協助業界紓緩租金增加的壓力,並讓新光戲院能繼續作爲高水平戲曲演出場地。
11月6日 政府公布沙頭角蓮麻坑村葉定仕故居及元朗屏山坑頭村仁敦岡書室及其鄰接土地,正式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列爲法定古蹟,並將爲兩幢歷史建築物安排全面的修復工程。修復工程在2011年完竣後,兩幢建築物皆會開放予市民參觀。 葉定仕故居約建於1908年,外觀仿照孫中山於中山翠亨村的故居興建,主要以青磚及木材建造,屋頂爲中式金字瓦頂,外牆飾以吉祥圖案壁畫,糅合中西建築風格。建築物的設計簡約對稱,正立面建有門廊,以方柱支撐上層的陽台,陽台欄杆飾以琉璃花瓶。 仁敦岡書室,又名「燕翼堂」,屬三進兩院式建築,書室的確實建造年份已難確定,但據當地村民相傳,書室是屏山鄧族爲紀念十四世祖鄧懷德(號仁所)、十五世 祖鄧枝芳(號敦服)及十六世祖鄧鳳(號鳴岡)而建。書室正門的木匾額刻有「同治九年歲次庚午重鐫」,可推斷書室曾於同治九年(1870年)進行大規模的修 繕。
11月13日 香港口琴協會獲民政事務局資助,組織共80人的代 表團,於10月28日至11月1日期間遠赴德國「口琴之鄉」特勞辛根參與「2009世界口琴節」,與逾600名來自30個國家的樂手互相切磋。香港代表團 在多項比賽均表現突出,勇奪14個獎項,包括五個冠軍、四個亞軍及五個季軍,比上屆獲獎數目多出一倍。  
11月24日 民政事務局 與香港四間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合作推出爲期兩個月的一個全新的大型藝術計劃──「藝綻@冬日」。該項目是民 政局爲讓藝術更貼近社區及培育年青藝術家的新計劃,在全港四個主要公園(香港公園、九龍公園、沙田公園及屯門公園)內展示新晉藝術家的作品。計劃邀請到超 過180名年青藝術家參與,在香港公園、九龍公園、沙田公園及屯門公園展出他們的藝術作品多達 90件。 「藝綻@冬日」是由民政事務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共同設立的文化創意督導委員會推出的計劃之一。
12月1日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資助、動畫師黃麗明創作的作品《泥人生》於日本動畫短片大賽「第十一回 TBS DigiCon6 大賞」勇奪優異獎。 這部全長約 16 分鐘的定格動畫,透過兩個泥娃娃以愛扭轉寂寞和憤怒的故事,刻畫男女之間的感情。 「第十一回 TBS DigiCon6 大賞」由日本TBS電視台主辦,是享譽盛名的國際動畫短片獎項。兩部香港作品—黃麗明的《泥人生》以及由王璐德及李國威創作的《機甲記事錄》,在賽事的九 個獎項中奪得兩個優異獎。今年共有逾 2,470 個來自亞洲的作品參賽,其中香港佔 97 個,是去年的兩倍。
12月3日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出席在西九龍海濱長廊舉行的「香港.深圳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開幕典禮。雙年展香港區展覽主題是「城市動員:BYOB(Bring Your Own Biennale);展期由12月4日至2010年2月27日。  
12月5日 立法會監察西九小組委員會質疑建高鐵總站影響西九文化區的發展,批評當局一直沒有交代車站佔用西九空間和時間,大大影響顧問設計文化區圖則。 運輸及房屋局回應當局已向3個概念圖則顧問詳述高鐵位置和工程安排,指工程不會阻礙設計意念。 西九總站會永久佔用地下約3.3 公頃土地,施工時需要約9.7 公頃土地,加上運送泥頭的躉船轉運站,所有臨時土地預計可於2012 至2014 年底逐步釋出。
12月9日 政府決定把 可獲電影發展基金資助的電影製作費上限,由1,200萬元提高至1,500萬元。而每齣受資助電影所得的資助額上限,則由製作費的30%提高至40%。政 府同時決定降低申請資助的門檻,取消申請人、影片導演及監製在過去10年須曾拍片的規定。每齣獲資助的電影,政府提供的平均資助額爲360萬元。當局估 計,放寬各項上限後會吸引更多申請。上述措施將由2010年首季起生效。  
12月13日 由新世界發展及巿區重建局耗資30億元,全球首個購物藝術館K11於12月17日正式開幕,商場內擺放本地創作藝術品供巿民近距離觀賞。場內各樓層分佈13組購自本地藝術家創作的作品。 位於尖沙嘴河內道K11商場樓高六層,佔地34萬平方呎,將藝術、人文及自然三大核心元素結合成全球首個購物藝術館。
12月15日 爲保育景賢里,政府與景賢里前業主簽立換地交易,景賢里現已轉爲政府擁有,以進行修復及活化再用。景賢里的地段已改劃爲「其他指定用途」註明「歷史建築物保存作文化、社區及商業用途」,以反映其保育及未來作活化再用之用途。 景賢里於1937年落成,是以中國文藝復興風格建造,糅合優秀的中西設計及建築特色的罕有例子。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令該建築物在香港成爲一幢罕見、出色的建築藝術品。景賢里於2008年7月11日被列爲法定古蹟。
12月21日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香港公共圖書館與香港藝術發展 局(藝發局)合辦的「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旨在鼓勵本地文學創作、表揚香港文學作家的傑出成就。「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獎項是頒發予 2007至2008年期間,由香港作家撰寫及在港初次出版的優秀中文文學作品,分新詩、散文、小說、文學評論及兒童少年文學五個組別。 「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於1991年首次舉辦,其後隔年舉行,目的是鼓勵本地的文學創作,表揚成就傑出的作家,並推動出版商積極出版香港的文學佳作。
12月28日 發展局推出 的第二期歷史建築物活化計劃截止申請,共收到38份計劃書,整體反應不及第一期活化計劃踴躍。今次推出活化的歷史建築物中,舊大埔警署接獲20份計劃書, 灣仔藍屋建築群有四份,前粉嶺裁判法院有四份,沙田的王屋村古屋有五份,九龍城的石屋有五份。接獲計劃書建議的活化用途,主要包括博物館、教育中心、活動 中心、主題酒店、文化及綠色村莊,餐廳等。  
12月30日 爲表揚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的超卓成就,政府將以其名字爲前荔枝角醫院改建而成的香港文化傳承中心命名,以示敬意。 饒教授擔任名譽會長的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透過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成功獲選爲前荔枝角醫院的建築群進行活化,用作推廣中國藝術和文化。 中心將會命名爲「饒宗頤文化館」;政府會在2010年就活化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整個項目可望在2012年中落成。  
12月31日 行政長官委任梁永祥先生接替梁乃江教授爲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主席,任期兩年,由2010年1月1日起生效。 同時亦委任毛俊輝先生爲校董會副主席,鄒燦林先生爲司庫,及以下人士爲成員,任期同爲兩年,由2010年1月1日起生效: 蔡敏志、劉文君、李艾琳、甘樂祺、王沛詩(續任)、楊偉忠、葉詠詩(續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或其代表(續任)、教育局局長或其代表(續任) 校董會現任成員包括: 陳慶祥、陳偉佳博士、郭炎博士、龐俊怡、香港演藝學院校長(當然成員)  

免責聲明:本「香港文化事誌」的資料來源主要來自本港各大報章,香港藝術發展局對於有關的報導內容、其準確性及完整性不負上任何法律責任,謹此聲明,各界人士祈爲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