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關閉
A-
A+
A-
A+
搜尋
選單
搜尋
提交

香港文化事誌 (2008年)

日期 事件 備註
1月11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在深圳舉行的粵港澳文化合作第九次會議上簽署了《粵港澳文化資訊網服務協議書》,通過粵港澳三地合作,建立一個「粵港澳文化資訊網」,利用資訊網發佈文化活動資料,讓三地市民更容易掌握到不同地域的文化資訊,從而推動三地的文化活動。 首屆粵港澳文化合作會議於2002年11月在香港舉行,會議旨在加強珠三角在文化藝術方面的合作,促進三地的藝文發展,共同探討藝文合作空間。
1月15日 發展局在未來3個月會舉辦文物保育宣傳活動,邀請市民參觀展覽及參加研討會、導賞團等活動,以提高他們對本港文物的認識和欣賞。發展局亦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文物保育專題網頁(www.heritage.gov.hk),為市民提供各項文物保育的資訊,以加強信息發放和相互交流。  
1月24日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正式成立創意及表演藝術中心,透過提供進修課程及舉辦專業活動,推動文化及藝術的終身學習精神,並為香港及鄰近地區包括內地、台灣及新加坡培育創意產業人才。中心推出的首個課程「創意產業管理深造文憑」訂於4月開課。  
2月1日 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條例草案刊憲,並於2月20日提交立法會首讀。  
2月8日 由加拿大設計中心及設計藝術館 Design Exchange (DX) 主辦、駐加拿大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贊助的「當代中式設計展」(Chinese Design, Everyday)在加拿大舉行。香港展館名為「香港—中國橋頭堡」設計展,重點項目為「9707項目」,展示了香港設計師,如靳埭強、李永銓、黃炳培、劉小康等的精彩作品,展示香港具創意的設計。  
2月12日 發展局宣佈邀請非牟利機構就位於灣仔石水渠街、慶雲街及景星街的藍屋建築群活化項目提交競投興趣表達書。政府表示,雖然藍屋建築群目前未正式納入活化伙伴計劃內,但政府會提供相若的財政和其他支援,以便進行活化工作。政府預期會在2008年下半年正式邀請合資格機構提出申請,並根據活化伙伴計劃以社會企業形式活化再利用藍屋建築群。  
2月22日 政府邀請非 牟利機構就「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遞交建議書,參與首批活化計劃共7座歷史建築,包括雷生春、荔枝角醫院、北九龍裁判法院、舊大埔警署、舊大澳警署、芳 園書室和美荷樓。當局只向成功申請的機構收取象徵式租金,並為其提供財政資助,包括支付歷史建築進行大型翻新的費用,和應付社會企業的開業成本和首兩年的 經營赤字,上限為每座建築物500萬元。  
2月27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在「2007 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獎禮上,頒發了19個獎項予本地藝術工作者、團體、學校及商業機構,以表揚他們在藝術方面的成就,以及嘉許他們在推動香港藝術發展的貢獻。今年,「終身成就獎」的得主是本地資深粵劇藝術工作者–白雪仙女士。  
2月27日 Chanel Mobile Art於 2月27日至4月5日在中環天星停車場舉行,展館由Zaha Hadid設計,並邀得世界各地20多位現代藝術家共同參與。透過令人神迷的裝置藝術、雕塑、攝像、畫面、聲音,讓參觀者感受非凡的藝術體驗。是次展覽在 香港完成後,將移師至東京、紐約、倫敦、莫斯科及巴黎展出。  
2月27日 財政司司長在2008/09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公佈預留約1億2,000萬元作為油麻地戲院改建為戲曲活動中心之用,以弘揚粵劇這本地文化藝術提供場地。  
3月12日 「劇場組合」宣佈脫離現有政府資助架構成立「PIP 文化產業」。在「劇場組合」離開政府資助架構後,由於「PIP文化產業」旗下的「PIP劇場」及「PIP兒童劇場」與現時「劇場組合」的藝術取向不變,政府對它作為一個具專業藝術水平的藝團的其他支援現時維持不變,包括與康文署在節目演出上的合作等。 「劇場組 合」在1993年成立,獲當時的演藝發展局資助,2002/03年首度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三年資助藝團。直至2007年開始,劇團直接獲民政事務局恆常資 助。2004年,「劇場組合」透過與香港藝術中心的協作和香港藝術發展局的支持,成為藝術中心的駐劇院藝團,成功試行了「PIP快樂共和--藝團駐劇院計 劃」。
3月17日 香港電台、香港公共圖書館及香港出版總會合辦第一屆「香港書獎」,頒獎禮在伯大尼修院舉行。計劃旨在推動港人閱讀風氣,鼓勵本地出版更多優秀中文新書。  
3月27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2008/09年度社區文化大使計劃」,由即日起至五月七日接受申請。此計劃希望通過與本地表演藝術工作者及藝團合作,在全港各社區推行藝術外展活動,向市民大眾或特定社群推廣表演藝術,進一步把藝術帶進社區。  
4月2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建議在2008/09年度把用於發展文化軟件的開支由現時的25.4億元增至27.5億元,增加款額為2.1億元,增幅達8.2%。為紓緩短期內的場地不足情況,政府計劃在西九文化區以外增建文化藝術設施。  
4月16日 由香港電台及香港戲劇協會合辦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大會頒發逾20個獎項予去年成績卓越的香港舞台劇作品及工作者。本年的「終身成就獎」得主是年屆90的劇壇翹楚朱克,「傑出年青演員」包括朱柏康、趙堅堂、鄧智堅、馬沛詩、陸昕及林鴻怡。  
4月25日 發展局成立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為發展局局長提供專責支援,以便推行文物保育政策,並經常檢討政策,推展行政長官於2007年10月10日施政報告所宣佈的一系列文物保育措施,以及擔任本港和海外的聯絡人。  
4月26日 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用地原址為前中央書院遺址,學校於1894年易名為皇仁書院。政府於2007年10月宣佈將該址從政府勾地表中剔出,為期一年。為此,發展局舉辦公眾座談會,就如何更好地活化中央書院遺址向市民蒐集意見。  
4月28日 香港年輕指揮家蘇柏軒於今年4月在俄羅斯聖彼德堡舉行的「第五屆羅高菲夫國際音樂比賽」(International Prokofiev Competition) 中奪得交響樂指揮冠軍。 「羅高菲夫國際音樂比賽」是俄羅斯舉行的兩大國際古典音樂比賽之一,該比賽由俄羅斯文化部舉辦,並由俄羅斯政府資助。
4月30日 9位本港中學生於2008年4月28及29日赴上海參加「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獲得優異成績。其中兩位同學更在全國近3000萬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與其他地區的18位優秀學生同獲「文學之星」的美譽。  
5月6日 民政事務局宣佈成立公共圖書館諮詢委員會,成員包括:主席梁智仁教授、副主席張志剛及18名成員(包括專業人士、學者、社區人士及政府代表)。委員會任期為兩年,由2008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 委員會就香港公共圖書館的整體發展策略向政府提供意見,諮詢範疇包括:(一)制訂圖書館設施和服務的發展策略和措施,以履行香港公共圖書館較廣闊的文化使命;(二)香港中央圖書館的角色、功能和管理;以及(三)鼓勵社會支持並與各界合作推廣閱讀風氣、終身學習和文學藝術。
5月10日 莫華倫獲法國領事頒授法國藝術騎士勳章,表揚他對法國歌劇作出的貢獻。  
5月15日 發展局局長公佈委任陳智思議員為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並委任另外9名非官方成員,包括鄭偉雄、趙麗娟、方文雄、馮永基、林筱魯、劉智鵬博士、劉少坤、溫麗友及伍步謙博士,以及3名官方成員,文物保育專員陳積志、建築署助理署長(物業事務)梁冠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助理署長(文博)吳志華博士。委員會任期為兩年。 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要由來自歷史研究、建築、測量、社會企業、財經等界別的非官方成員組成,以便就活化歷史建築提供意見;特別是在協助評核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申請書,以及監察成功申請機構日後的運作情況方面。
5月16日 政府刊憲公佈根據《古物古蹟條例》,九龍塘瑪利諾修院學校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5月16日 香港於「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設立的「創意香港」館正式揭幕,展示香港創意和文化產業的成果。「創意香港」館是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民政事務局、香港貿易發展局及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 共分為五大展區,以互動多媒體形式展示香港創意產業的優秀作品,以及香港創意和文化產業的成果。展覽於5月16至19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 此外,藝發局邀請到香港中樂團在深圳市音樂廳舉行一場音樂會,並邀請了著名結他手包以正、鍵琴手羅尚正、加拿大的低音結他手紀蕭凡(Sylvain Gagnon)及鼓手費東尼(Anthony Fernandes)於酒會上演出,讓兩地嘉賓現場一睹數位爵士樂手的風采。  
5月17日 2008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於5月17及18日舉行,主題為「博物館-緊貼時代步伐」,超過30間來自北京、廣東、澳門和香港的文博機構舉辦教育及推廣活動。 香港國際博物館日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第8度舉辦的重要文化活動,以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自1978年將每年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的構思。
5月19日 民政事務局宣佈委任第三屆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並委任周振基博士連任委員會的主席及23名成員,任期為兩年,由2008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 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於2004年成立,就推廣、保存、研究及發展粵劇向政府提供意見,協助政府制訂發展粵劇的政策。
5月20日 香港賽馬會向政府提交「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活化計劃」公眾諮詢報告。該會表示會詳細參考所有意見以訂定最終方案。 香港賽馬會於去年10月中旬,繼政府表示原則上接受馬會提出的活化計劃後,進行為期6個月的公眾諮詢和參與活動,廣泛收集各界人士的意見。
5月22日 發展局收到共113份非牟利機構提交「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計劃書,發展局新成立的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已成立特別小組評審這些申請。預計評審工作可於今年年底前完成,以便就已選定的項目向立法會申請撥款。  
6月8日 香港演藝學院鋼琴文憑學生張緯晴在意大利中部城市特爾尼 (Terni) 舉行的「第二十八屆阿萊桑德羅.卡薩格朗德國際鋼琴賽」 (The Alessandro Casagrande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 奪得第二名。 阿萊桑德羅.卡薩格朗德國際鋼琴賽於1966年創立,以著名已故作曲家卡薩格朗德命名,每兩年一度,只限年齡介乎16至30歲的年輕鋼琴好手報名參加。
6月22日 12歲的香港演藝學院學生沈靖韜在美國鹽湖城舉行的珍娜芭侯雅國際少年鋼琴比賽 (Gina Bachauer International Junior Piano Competition) 奪得少年組冠軍。 在美國舉行的「珍娜芭侯雅國際鋼琴比賽」是雲集世界傑出鋼琴家參賽的四個主要國際比賽之一。
6月23日 「相約北京——2008奧運文化活動.港澳藝術節」暨「2008港澳視覺藝術展」開幕式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藝術館舉行。香港藝術館策劃了一項以《香港製造》為題的展覽,展出七位香港藝術家的作品,包括雕塑、繪畫、攝影、新媒體藝術等,作品反映香港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生活。  
6月27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藝術發展局合辦的「第七屆香港文學節」,主題是「書香.港情」,展期為6月27日至7月14日,活動包括專題展覽、研討會、作家講座、文學導讀、電影放映等,以推動香港文學的發展和閱讀風氣。  
7月2日 為配合教育局於2009/10年推行新高中學制,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08/09年度特別舉辦「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試驗計劃。計劃透過一系列深化的表演藝術節目,加入互動及教育元素,以提升中四至中七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拓闊他們的藝術視野,並培養對藝術的終身興趣。 教育局於2009/10年推行新高中學制,其中「其他學習經歷」部分包括「藝術發展」,每位學生在高中三年內均享有135小時的「藝術發展」學習時間,讓他們透過欣賞、創作、表演及反思活動去體驗藝術,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創意、美感及藝術評賞能力。
7月4日 立法會於昨日三讀通過《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條例草案》,為西九管理局的成立提供法律框架。政府今日 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並獲通過一筆過撥款216 億元予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 正式展開西九的發展計劃。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的首要工作之一,是為西九文化區擬備一份發展圖則。除了盡快發展文化藝術設施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亦會著眼於未來西九文化區的各項文化藝術節目的策劃和安排。
7月9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委任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獲委任為委員會主席,委員包括陳蒨教授、陳任、劉唯邁博士、梁紹傑教授、麥勁生教授、吳振邦教授、蕭國健教授、丁新豹博士、邱榮光博 士、余少華教授、民政事務局代表,以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代表。委員任期由2008年7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負責監督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的進行;就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研究方法提供意見;審核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調查報告結果及建議,並提交予政府作考慮。
7月11日 發展局局長以古物事務監督的身分宣佈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第53章),正式把香港司徒拔道四十五號的景賢里列為法定古蹟。法定古蹟的範圍涵蓋景賢里所在地的全址,包括主建築物、花園及亭台。  
7月15日 經考慮香港賽馬會在去年10月至今年4月進行為期6個月的公眾參與工作的報告,以及由馬會委託英國著名保育建築事務所進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保育建議方案,行政會議通過政府聯同香港賽馬會以合作伙伴形式,推展保育和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工作。  
7月23日 「香港書展2008於7月23至2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主題為「閱讀世界、走向世界」。為鼓勵跨文化交流,大會特設「國際文化村」,展出19個國家近480家參展機構的出版物,並舉辦一系列相關文化活動,包括:名家推介、名家講座、名作家座談會等。  
8月1日 行政長官委任梁秉鈞教授為香港藝術中心監督團成員,任期三年,由2008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止。  
9月4日 香港詩人梁世聰在「2008 Edwin Morgan國際詩詞創作比賽」中奪得季軍。 首次舉辦的「2008 Edwin Morgan國際詩詞創作比賽」是以蘇格蘭首位民族詩人命名,由格拉斯哥詩社Vital Synz主辦,並由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及愛丁堡國際書節協辦。
9月6日 由廣東美術館主辦、香港藝術發展局協辦的「第三屆廣州三年展」於9月6日揭幕,展覽由即日至11月16日於廣東美術館及廣東美術館時代美術館同步舉行。是次三年展以《與後殖民說再見》為題,展覽邀請了來自40個地區/國家、178位藝術家/藝術團隊參展,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呈現當代藝術在後殖民語境中的創作現況。 除支持在香港舉行的前奏活動,藝發局更支持本地藝術家及團隊參與是次盛事。參與的香港藝術家/單位包括鄭波先生、張韻雯小姐、白雙全先生、梁志和先生與Tobias Berger先生。  
9月13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與香港建築師學會攜手合作,參與在意大利舉行的第十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向國際展示香港建築藝術多元化的一面。是次展覽主題為「文化工房:香港在威尼斯」,由許焯權教授和李歐梵教授共同策劃,展覽期由9月14日起至11月23日。 香港藝術發展局與香港建築師學會於2006年首次參與「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成功吸引到逾24,000人次參觀。
9月22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委任 以下人士為香港話劇團有限公司理事會成員,任期兩年至 2010年該團周年會員大會完結: 蒙德揚(再度委任) 曾智雄(新委任) 伍翠瑤博士(新委任)。  
9月26日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於今天正式開幕,成為全港首個由舊工廠大廈改建而成,匯聚創意藝術及文化交流的藝術中心。中心設有工作室、展覽和表演場地,為本地藝術工作者和藝術團體提供創作空間,協助社區推廣藝術和文化,為香港培育創意人才。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由位於深水埗的前石硤尾工廠大廈改建而成。中心以自負盈虧模式運作,由香港浸會大學設立的附屬公司管理,香港藝術發展局和香港藝術中心為策略夥伴。中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提供港幣 9,440萬元的捐款,以資助翻新和改裝大廈及部份啟動費用。
10月12日 2008 紐約香港節」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主辦,在由10月1日起的一個月內,以展覽、表演、講座等不同方式,展現香港這個不斷轉變但又總是生氣勃勃的城市的 「現代傳統」。「2008紐約香港節」以本港著名劇團「鳴芝聲戲團」紐約首演的粵劇演出揭幕。除粵劇演出和相關講座外,「紐約香港節」的其他活動包括摩天 大樓博物館國際研討會、城市當代舞蹈團的現代舞等。  
10月13日 由香港演藝學院與英國著名的Clore領袖培訓計劃合辦的《Clore文化領袖論壇》於10月13日正式揭幕。論壇旨在加強文化管理培訓,栽培未來的文化管理領袖,以及促進文化合作交流。約300位本地及國內藝術行政人員、策劃人及熱心人士獲邀參與為期四天的論壇。 Clore領袖培訓計劃由克勞.杜費爾德基金會(Clore Duffield Foundation)發起,旨在提升各文化活動領域的領袖,範疇涵蓋視覺及表演藝術、電影、文物、圖書館、資料館、創意工業,以及文化政策與管理。
10月23日 行政長官曾蔭權公佈委任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三名被任命的公職人員是民政事務局局長、發展局局長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十五名獲委任的非公職人員包括﹕葉詠詩、馬逢國、榮念曾、長谷川祐子、蘇芳淑、羅仲榮、李焯芬、龍柄頤、林筱魯、陳茂波、夏佳理、盛智文、單仲偕、林健鋒及鍾港武。董事局成員任期為兩年。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條例》(第601章)規定,西九管理局董事局是西九管理局的管治及執行機構,由1名主席、3名公職人員,以及不少於8名及不多於15名非公職人員組成。 西九管理局的職責是規劃、發展、營運及維持西九文化區的藝術文化設施及相關設施。
10月23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委任 以下人士為香港中樂團有限公司理事會成員,任期兩年至2010年該團周年會員大會完結: 鍾瑞明(再度委任)、丘日謙(新委任)、李偉強(新委任)。  
10月28日 賽馬會表演藝術場地資助計劃」為本地藝術界提供一個新的演出場地,計劃將提供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內的黑盒劇場予本地藝術工作者及藝團免費租用,藉此培育更多本地演藝人才。計劃為期三年,由即日起公開接受申請。 「賽馬會表演藝術場地資助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港幣750萬元支持 ,香港藝術發展局負責統籌整個計劃,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則提供場地。
10月30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已委任 以下人士為香港管弦協會有限公司監察委員會成員,任期由 2008年 11月1日開始,為期兩年:張王幼倫(再度委任)、林煥光(新委任)、劉靖之教授(新委任)、冼雅恩(新委任)、黃錦山(新委任)及衛嘉仁(新委任)。  
11月7日 發展局宣佈,青洲燈塔建築群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列為法定古蹟。  
11月20日 民政事務局宣佈委任 「表演藝術委員會」和「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的成員。 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席﹕陳達文博士 副主席﹕周永成 委員﹕陳劍和、陳世華(陳劍烽)、鄭錦鐘、何兆基博士、葉松茂博士、高志森、顧爾言、林彩珠、劉靳麗娟、李家傑、李偉民、盧景文教授、馬家輝博士、毛俊輝、鄧淑德、黃英琦、楊偉誠 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席﹕陳達文博士 副主席﹕盧景文教授 委員﹕區永熙、林本利博士、馬逢國 「表演藝術委員會」於2004年11月成立, 就表演藝術服務向政府提供意見。 「表演藝術資助委員會」於2006年11月成立,就主要演藝團體的資助政策向政府提供建議。
11月26日 古物諮詢委員會在會議上同意為法定古蹟宣佈制度與古諮會的歷史建築評級行政制度,正式確立清晰和具透明度的聯繫。  
11月27日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轄下演藝場地推行的「場地伙伴計劃」陸續展開,十八個包含不同藝術形式的演藝團體及聯盟經甄選後,獲選為十個演藝場地的場地伙伴。該為期三年的計劃將於2009年4月全面推行。因應藝團的節目計劃和場地檔期的配合,部分藝團已於 2008年下旬陸續開展活動。有關各場地的伙伴藝團及機構如下: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香港小交響樂團 香港大會堂劇院:香港話劇團 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香港芭蕾舞團、進念‧二十面體 葵青劇院演藝廳:中英劇團、W創作社及風車草劇團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團劇團、東邊舞蹈團 北區大會堂演奏廳:壹團和戲 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誇啦啦藝術集匯(包括香港小莎翁、海豹劇團及啟智) 沙田大會堂演奏廳及文娛廳 :粵劇營運創新會(包括生輝粵劇研究中心、錦陞輝劇團、鳴芝聲劇團、劍新聲粵劇團、龍的藝術社、金玉堂劇團、香港青年粵劇團、 玉玲瓏藝萃會)、香港兒藝聯盟(包括大細路劇團、香港兒童少年粵劇團、香港兒童音樂劇團、偶友街作及新世紀青年管弦樂團) 上環文娛中心劇院:焦媛實驗劇團 荃灣大會堂演奏廳:香港舞蹈團 荃灣大會堂文娛廳:明日藝術教育機構 屯門大會堂演奏廳:春天戲曲發展及漢風戲曲新創念 「場地伙伴計劃」是表演藝術委員會於2006年發 表的建議報告(I)內建議推行的一項發展藝術新措施,旨在讓演藝場地與演藝團體及機構建立伙伴關係,從而達致建立個別場地的藝術形象和特色、擴大觀眾層 面、善用場地設施、制訂以場地為本的市場策略,以及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本港的藝術發展等目標。
11月28日 行政長官已再度委任以下人士為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成員,任期兩年,由2009年1月1日起生效: 陳慶祥、陳偉佳博士、鄒燦林、郭炎博士、龐俊怡。  
12月2日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政府與司徒拔道 45號景賢里的業主進行非原址換地,以保育該幢歷史建築作活化再用。 景賢里於2008年7月11日獲列為法定古蹟。
12月3日 香港電影發展局推出一項名為「香港電影 NEW ACTION」的大型推廣計劃,協助香港電影擴展內地及東南亞市場,向外地推介本港新世代導演,以推動本港電影業的長遠發展。  
12月5日 香港年青鋼琴家周樂娉和周樂婷在「第四屆國際鋼琴二重奏大賽」中奪得冠軍及三個特別獎,這亦是本地鋼琴家首次在國際二重奏比賽中獲獎。 每三年一度的「國際鋼琴二重奏大賽」在1999年創立,在國際間備受尊崇。今年的比賽於11月24至29日在波蘭比亞維斯托克(Bialystok)舉行。
12月9日 香港演藝學院古蹟校園伯大尼,獲 200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的榮譽獎,以表揚演藝學院就保護及修復伯大尼作出的重大貢獻。 經修復後的伯大尼於2006年正式重新開啟,現為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校舍。整項復修工程費用約為港幣8,000萬元,其中有7,420萬元來自政府資助,其餘的費用由各善長及私人機構贊助。 位於香港薄扶林道的伯大尼,於1875年由巴黎外方傳教會建成,作為傳教會士休養之所。伯大尼修院運作百年後關閉成為政府建築物,1981年列入二級歷史建築。立法會於2003年3月,批准香港演藝學院將伯大尼及隔鄰的牛棚進行復修工程,改建作其校舍。
12月11日 民政事務局局長委任 以下人士為香港舞蹈團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任期兩年至2010年該團周年會員大會完結:陳羅寶靈(再度委任)、鍾慧敏(再度委任)、黃遠輝(新委任)  
12月18日 香港教育學院獲錦隆實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總經理陳向明捐款港幣五百萬元,支持「視藝教育及社會發展」項目,資助專業研究及鼓勵教院師生投入參與藝術教育和社會發展活動。 「藝展」項目由教院體藝學系視覺藝術部創立,結合藝術教育、研究及小型創意工業,透過知識轉移及社區服務,幫助弱勢社群和長者。
12月19日 行政長官宣佈委任陳智思為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同時委任 5位新成員,分別為陳黃麗娟博士、羅淑君、李浩然博士、呂烈丹博士及蘇基朗教授, 17位現任委員亦再度獲委任。委員任期由2009年1月1日生效,為期兩年。